作者:李钰桐(理工附中)
打开手机里的歌单,似乎没有一首令我“满意”。终于,三个字映入眼帘,我迫不及待地点开了它,紧接着,一阵旋律传入耳畔,无比舒适。
小时候,在琴房里每天都听西方钢琴曲使我对听钢琴曲没有了什么兴趣。直到老师给我拿来考级曲的谱子才改变了我对钢琴曲的态度。歌名里“彩云追月”四个字使我眼前一亮。在繁多的西方乐曲中,一首中国曲子所带来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显然引起了我的注意。
回家后,我立即上网试听,探究《彩云追月》的“真面目”。从第一个音符出来,我便惊讶了。这是从未有过的婉转、柔和,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有未知的魔力,从大到小,从高到低,从快到慢,这是区别于西方乐曲慷慨激昂的新境界。我头脑中某个沉睡的神经似乎被激发了。仿佛天空中真的有一轮明月,一朵彩云。月光倾泻在钢琴上,演奏家正在深情弹奏。忽然,音调低了下来,缓慢的节奏就像一个身穿轻纱的女子在跳舞。尽管有些旋律会重复,但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韵味。我听了一遍又一遍,那动人的旋律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令人震撼,令人陶醉。
后来,我竟一改往日作风,经常去琴房弹琴,成了那里的“常客”。而学习练习曲时,我也会趁老师走后自作主张,翻到《彩云追月》弹。尽管刚开始辨认音符十分吃力,但脑海里的旋律会化为莫大的动力,导致后来练习曲没什么长进,比较难的《彩云追月》反而会了。
那是我与中国钢琴曲的初次遇见,此后,我便经常寻找曲子来听,来弹。大到《梁祝》,《茉莉花》,小到《卖杂货》,《旱天雷》。我也渐渐对弹钢琴有了兴趣,有时也会去国家大剧院听大师演奏,向他们学习。
还记得有一次,我前往国家大剧院听殷承宗的音乐会。一进场,看见舞台正中的三角钢琴,我心里又敬畏,又觉得亲切。当全场灯光熄灭,唯独照在钢琴上时,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激动不已。在掌声过后,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全场霎时间安静下来,而我,则不由自主地向前坐了坐,挺直了身子。我努力用双眼去看,记录下这一切,手也跟着节奏舞动起来。全场坐满了人,可恍惚间,仿佛这厅里只有钢琴和演奏家一人。我感到了无比舒适,安静,可内心却又澎湃激动。终于,在一阵和弦中,乐曲结束了。我热烈地鼓掌,两手通红,也没什么感觉。
或许,这就是中国钢琴曲的魅力,既能让人震撼激动,又能给人舒适,安宁,使我对它有一份深入灵魂的热爱。
评语:(37分)文章的角度很好,一些句子在描写声音和感受上也很不错。单位长在开篇
结尾的处理上不够理想,叙事时情节仍未能充分围绕“爱”的行为来写,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