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佟明轩(北大附中)
如果说我们是一艘艘船的话,老师们就是一个个掌舵者,通过言传身教带领我们从此岸到彼岸。这其中,有那么以为掌舵者,令我终身难忘,因为他不仅教授了我知识,更带给了我人生的启示以及“民族”的意义。
数学老师是以为粗犷的蒙古族大汉,体型强壮魁梧,操着一口不甚标准的普通话。一次新年联欢晚会,有一位同学演唱完一首歌曲后,他也自告奋勇要为大家用蒙语演唱一首歌。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响起,他也展开了自己的歌喉,尽管没人能听懂歌词大意,但大家还是忘我地沉浸其中,我们的心也仿佛随他洪亮的歌声飞到了那广袤的大草原。潺潺的溪水,蓝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草原的一切景象都仿佛融入了他的歌声一般。他一边唱着,一边闭着眼睛,身躯不由自主地摆动着,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一曲唱罢,大家还仿佛置身于一望无垠的草原似得,过了半天才响起潮水般的掌声,而他的脸上依然洋溢着笑容,仿佛又回到了他那魂牵梦萦的家乡,融入了他那久违的名族。我默默地想着,对这位可敬的摆渡者的态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久居北京教书的他来说“民族”是个多么令人向往的词啊!而他能用自己挚爱的蒙语唱一首歌,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吧。
寒假来临,一天,我百无聊赖地翻着微信,忽然看到了老师的动态:“我正在骑车去内蒙古的途中,离我的家乡又近了一步。”我有些不解,为什么要骑车去呢?坐火车不是更快吗?我继续向下翻,又看到了一些照片:有些是关于风景的,令一些则是与其他骑车回乡的蒙古族人合影。他们虽素不相识,却亲密得像重逢的故友,而且所有人的脸上都彰显着快乐,幸福与满足。这是我才明白,骑车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他的民族。他对民族是无比热爱的,那不时说出的一句蒙语,书上写着的蒙古名字,无一例外体现了他对自己民族的强烈认同感。因为是他,这位掌舵者,才让我对“民族”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对我的摆渡,也远比知识更为宝贵。
听别人说,老师的儿子在国外留学,但他却决定留在北京,因为这样他才能更经常回家乡看看,投身于他所热爱的民族。每当我想起这些,我心中都不免泛起涟漪。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摆渡,从此岸到彼岸,老师不能永远为我们掌舵,但他对我人生的启示,民族的含义,将化作桨,推动我前行。
点评:文章有很大的进步,角度的选择使文章具备了纵深的可能,好!应保持。但文章在写老师留京部分仍
不太理想,与“民族”的中心结合不够理想,角度应有一些变化,试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