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初三

【初三·摆渡】胡昕宇(朝阳外国语)

时间:2014-07-14 09:30:02来源:国思语文发布:国思访问:

  作者:胡昕宇(朝阳外国语)

  美术课,是我们全年级公认最难熬。

  这无疑是由于教课的老师,“那个老太太”的称呼已带上一层避之不及的意味。那位老太太,满头白发盘在脑后,深凹的眼晴与多皱的皮肤使人不忍猜测她的年纪。她不苟言笑,她的课也纪律严苛;她一遍遍讲国画的诗书画印, 笔法墨法,讲台上她抑扬顿挫,神情陶醉,讲台下半个班昏昏欲睡;她也有时给我们看几幅她的画,她先生的画,都是细腻的工笔;她要求我们做课题,说她就像那摆渡者,以美学之舟要渡我们到传统文化的彼岸走一圈,又咧嘴一笑,说哪怕是强迫我们走一圈,这个恶人她也当了。

  又是一堂美术课,是一如既往的死气沉沉。她讲课,调动着苍老面容上每一点丰富表情,说的一字—句仿佛运尽丹田之气;她提问,班里稀稀拉拉地应答,她倒很高兴地夸我们有所长进,眉眼含笑;她赏画,带我们欣赏米芾不似的山,王冕不似的梅,徐渭不似的葡萄,朱耷不似的花鸟,末了朗声道:“齐白石与黄宾虹有个相同的见解,我也很认同。即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国画之妙境,实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只是不幸,没人理会她的动情,全班都在看着手表等下课。

  我却不禁开始想象:数十年后,当我们离开她每周一次难熬的美术课,又是怎样一番情景?

  或许,在一个回忆往事的深夜,我们忽然念起这位顽固的老太太,忽然忆起别的老师曾同我讲起她先生是创作最早那版《水浒》插图的画家,夫妻伉俪情深,忽然开始猜测他们在“文革”时是否曾遭遇迫害——可她又何以那样身体硬朗?——又编制起她的故事……

  或许,在一个漫步画展的下午,忽然看到她的名字, 忽然定在那里,心中漾起一分酸酸的骄傲——原来我曾有缘得大师指导——可她又因何来到一个普通公立校教书?

  或许,在一个弥漫着肉香酒香的饭局,想要卖弄几句文艺理论却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时,脑海中响起老太太那几句掷地有声的见解,便赶紧拿出来附庸风雅……

  终于有一天,我们将检讨起从前对她的不解、不敬,深夜里神经微微颤动,和着她当年在讲台上微微颤抖的频率,想要了解她的近况,却早已遗失她当年留下的邮箱地址;想要回校看望一诉悔意,却隐隐害怕只能推开一扇落满灰尘的门。

  于是,多车之后的多年,当我们拉着自己的孩子参观美术馆时,当他或她指着国画大吵大嚷说画得不像时,我们会正色,学着她的口气朗声道:“你要明白,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国画之妙境,正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在明悉了所有的道理后,在惭愧着所有的幼稚时,我们默然转身,终于也要去做那个孜孜的摆渡者,从此岸,至彼岸。渡吧,等吧,总有一天,他们会明了。

  下课铃终于响起,我却险些流下泪来。

:文章写得非常精彩,对她课的描写,以及对未来的遐想,使文章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拓展,文章若在中
          考中,可以打满分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guosi/dianping/chuzhong/chusan/2014/0714/381.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