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乘源(人大附中)
同享并不同地,同享并非享物。
某甲下江南了!
半个月的行程,从山东到南京去上海游苏杭之后游旗直指港澳。游江南川东大有邓公南巡之势。
正在胡思乱想他在江南的所见所闻,就见私聊上“嗖”地飞来一张照片。某甲手扶石头城。石城上斑斑驳驳的绿苔,黑如火炭的石砖,放大后满是孔孔洞洞;和我想象中无异。我曾多次欲游江南,但没有机会,曾幻想过身披长衫言“潮打空城”,站雨花台上观“四百八十寺”。这清晰的照片,我仿佛直至此地,观察着石砖推测年代。不想这风景已然同享。
“这是哪里?”他问道,仔细观察,高耸而坚固,状武而威严。“雨花台”。于是我开始之乎者也,又加各种拽文,讲了雨花台的地位,战役……许久,“谢谢同享,下次字少点儿,我在花流量。”顿然,我似乎已到了江南,南京,如导游一般,与他同享风景。文化,历史,民俗英雄……他予我照片,我予他讲解。
于是在苏杭我讲吴越之才子之气,在鄂湘我讲“吃辣椒长大”的刚烈农民,在川我讲四川地里和援朝英雄(据考证,黄、邱等人诠释四川人;另一方面我得到了西湖,乌衣巷,居正祠,武侯祠,我们就这样同享着。
那天,他来到厦门。我在他的照片上看到了一个小岛,顿然无语。“怎么了,看到什么了。”我重重敲下二个字:金门。“原来江南不只杏花春雨。”
固然不只,我霎间想到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井冈山,大别山,舟山群岛(一江山岛),男孩,金门炮战……鱼米之乡也曾炙热如火,因为中国,书生手中不只执笔,农民掌中不只有锄,白马秋风也源杏花春雨,杏花春雨也吹白马秋风,只有为国。这些,我们均做了同享。
同享,在江南,在江南,在隐着秋风的江南。
点评:文章能始终扣着同享来写,很好,情节非常充足。但是,本文写同享中的感受表达却很欠缺,文章结
尾的点题也应加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