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天贺(师达中学)
当美术老师走出教室,凝望着空白的投影幕,我醒了。
回忆刚才,仿佛回到了那个动乱的年代。
课上,老师在PPT中展示出了一幅感动人心的油画——开国大典。此画以中国红的祥和喜庆为基调,描绘出了国家领导人会集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演讲的令世界瞩目的历史性一刻。
我瞥了瞥这幅画,不以为然,这早已被人熟知的事件,用油画形式表示出来也不足为奇。老师上课给我们展示此画,无非是讲它的一个稍稍与众不同的视角了。
我轻蔑地猜疑立即被老师的下一个PPT所回绝。
望着这一页排排密密麻麻小字的PPT,全班刚才略显哄乱的气氛,瞬间得以消散尽净。
作画者完成这幅记录历史性一刻的作品后,正值十年内乱时期,举国上下正错误地进行着造反运动,此画也难逃一劫。“文革”领导小组命令作者将当时已被批斗而死的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在画中的昂首挺立在人群中的像抹去。回忆那幅画,刘主席与众人一样,怀着骄傲与激动心等待着举国上下欢庆的时刻的驾临,却不曾想到被站在天安门中央,手握演讲稿,自己的战友,同事毛泽东自私与错误的指示所迫害,在河南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含冤隐痛而死。
无奈之下,作画者为了不遭到红卫兵的批斗,做出艰难的决定,暂时抹去,等待时机,重新添加上去。但作画者却未能等到改革开放之年,便离人间而远去。留下了至今未能填补上的空缺位置。
又望了望迎风摇曳着的灯笼,一幅气韵激昂的画此时此刻变得无比悲凉,一件历史性的事件此时此刻充满无限遗憾。我不禁联想到作画者和刘主席悲伤的泪在眼眶中打转却无能为力含冤而死。
一场风暴令中国深深跌入低谷,社会停滞不前。而因小失大的小,这是领导者在干了无限伟大事业中,夹杂着个人的一点瑕疵——自私。
评语:文章的角度很好,但文章虽画作前后不同的认识应相对应,最后一段应扣紧画作与社会来思考,文章对画作的内同描写也可以更细腻具体,试体会。